饮酒,作为饮食文化的一种,一直以来被国人视为重要的养生手段。如今,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,适量酌饮保健酒也正成为人们增强体质,减少疾病,从而达到的医事活动。而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,便是让原来不温不火的国内保健酒行业逐渐形成了燎原之势。
随着酒类行业的快速发展,消费者不再单纯地追求价格和品牌,而是更加注重酒水品质及健康,同时这一消费趋势也带动了酒行业的“健康”大潮。而这一趋势跟直销行业不谋而合,事实上,继白酒之后,保健酒也成了部分直销企业进军的新兴领域。那么保健酒市场是直销企业的另一块掘金之地么?
一、保健酒行业观察
保健酒将成第四大酒种
据了解,2013年保健酒市场规模已达150亿元左右,总销量超出100多万吨。调查发现,在我国国内酒类行业中,保健酒所占比例不足3.3%,与之相对的是,保健酒行业近年来以年均30%的速度高速发展。
据上述业内人士分析,在市场上,保健酒、养生酒、营养酒的消费量占酒类消费总量的比例约为12%;而在我国,白酒的市场容量是5000亿元,若按12%比例计算,保健酒的市场规模应为600亿元左右,显然,与2013年的100多亿元相比,具有的成长空间。
国家酒类行业发展协会张岩博士表示“具有养生功效的保健酒将成为我国今后酒类市场重要的一支力量”。可以预见的是,保健酒将成为继白酒、啤酒、葡萄酒之后国内酒业市场的第四大酒种。
除了劲酒、椰岛等老牌的保健酒企业,一些的白酒厂家如茅台、五粮液等也开始涉足保健酒行业。
有统计显示,目前,保健酒产业已发展到380家左右的生产企业,品类达几百余种。2014年,保健酒、果酒总计年销售额达228.68亿元,同比增长15.46%。
如今,酒业再也没有赚快钱的时代了,茅台价格一年翻一倍的时代也不会再有了。但我认为经济还会有两大赚钱机会,农村资产主要是耕地的转化机会,还有是保健产业也是未来的机会。”白酒行业专家铁犁介绍,十三五规划之后,健康产业将会得到较大的发展,因为老龄化社会已经来临,时代呼唤保健、养生与养老相关产品发展机遇大。
除了受健康产业发展的影响,保健酒市场的繁荣还得益于近两年白酒市场不景气。走过黄金十年,白酒辉煌不再!劲牌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楠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:受政策等因素影响,白酒销售下滑速度堪比过山车,部分企业甚至只有原来高峰期时销量的一半。为此不少白酒企业纷纷转场保健酒行业。
二、保健酒行业痛点
1、违法添加之痛
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今年7月31日发布通告称,51家企业因在69种保健酒、配制酒中违法添加西地那非(俗称“伟哥”的药品成分)等化学物质,并在产品名称、标识、标签上明示或暗示、性保健等功能,现已被要求立即停止生产,并召回全部在售产品。
这条通告无疑是落在保健酒行业的一枚核弹,炸开了保健品产业乱象的一隅,同时也让众多消费者对保健酒望而却步。据悉,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的51家上黑榜单的企业只是行业内的冰山一角。“保健食品必须有保健食品标识。但是,保健酒企业真正拿到保健食品标识的却不到20%,也就是说,80%以上企业的保健酒产品未通过审批认证。”白酒专家方刚表示。
在利益驱使下,很多保健酒、配制酒企业任意的添加违禁物品,这给消费者身体带来很大的伤害。“行业不好对所有企业都是一样的,那么就需要企业练内功或进行行业兼并重组,这种动歪脑筋的做法只能得一时小利,却会毁掉一个行业。”
国家相关部门对保健酒、配制酒行业的监管力度小,该行业门槛低,而且行业标准也比较混乱,很多小企业是小批量生产,经常出现停产的情况,这也给监管带来一些不便利。
国家食药监总局对保健酒、配制酒行业进行抽检,对违法添加违禁物品的企业进行曝光,对整个行业内企业起到警示的作用。但抽检的监管力度并不大,保健酒缺乏行业标准、企业不自律等问题依然严峻。
2、标准缺乏之痛
保健酒行业的门槛确实相对要低,由于缺乏行业标准,导致了一些在生产、技术、工艺方面没有门槛的企业都纷纷涉足了这个行业,造成了行业不规范的现状,的结果就是低价竞争,使这个行业陷入困境,或者说给了消费者一个低门槛的认知。
保健酒行业想要健康有序的发展,必须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,重新对配制酒、保健酒行业进行规范。
实际上保健酒的基酒是源于白酒,首先它是一款好酒,在一款好酒的基础上再要赋予一些健康的内涵和功能,严格的说它的门槛不应该比白酒行业低,由于过去的行业缺乏标准导致了消费者一些认知上误区。如果要树立保健酒的行业标准按理来说应该比白酒的行业标准还高。
虽然2010年7月,保健酒已经正式纳入了国家卫生部GMP认证范围。国家对保健酒生产企业实施强制认证,这对保健酒市场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。但长远来看,保健酒仍然需要专门的行业标准。